97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8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,久久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蜜臀 ,中文字幕韩国一区

遼河三角洲

歷史上中國最大水田在盤錦

2019-11-18


  民國時期,因為位于遼東灣九河下梢的盤錦(時為盤山縣),人口、面積、財賦等方面相對大縣都少的因素,所以被列為三等縣。加之知名度也不高,在中國的版圖幾乎是被遺忘的角落。然而光復后,這里的農業(yè)卻大受新聞界和國民政府的關注,盤山的知名度與日俱增。 

  原來,當時在上海的中國大眾出版公司出版的《科學大眾》、在南京的國民政府國防部新聞局編輯的《國防月刊》等刊物曾重點介紹過盤山。其中,《科學大眾》創(chuàng)刊于1937年,是我國創(chuàng)刊最早、影響最大的科普雜志之一,著名科學家竺可楨、茅以升、錢學森、李四光、華羅庚等多次為《科學大眾》撰稿,著名畫家吳冠中、傅抱石為雜志繪圖。雜志刊發(fā)過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,如《大自然的語言》等,曾多次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,影響了幾代中國青少年。  

  《科學大眾》介紹盤山的文章發(fā)表在1947年,名為《中國最大的水田——盤山農場》,作者富德淳(圖一)。文中稱,現在的盤山農場,是接收日偽的土地開發(fā)會社盤山辦事處,滿洲拓殖公社盤山出張所,四先公司,天一、平安、南滿、新義四農場集合組成的。這個在東北,在中國,在遠東,都是規(guī)模最大的農場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富德淳既是農業(yè)專家,還曾是秘密戰(zhàn)斗于日本本土的中國特工。他1916年出生于內蒙古,青年時代赴日本在京都大學農學部(京都位于日本列島中心的關西地區(qū))留學。期間,他加入了國民黨的地下組織——“駐日黨務專員辦事處”,并任京都區(qū)(當時該組織將日本分成東京、京都、廣島、九州、北海道等五個地下活動區(qū)和一個婦女工作指導組)干事,以留學生身份為掩護,開展地下活動。其主要任務是宣傳愛國思想、發(fā)展和組織抗日力量、收集情報。1942年,富德淳和22名同志同時被日本憲兵隊逮捕,在日本的監(jiān)獄慘遭非人折磨,后又被送到偽滿洲國長春監(jiān)獄進行殘酷摧殘,并被定性為政治犯,判處無期徒刑。這期間面對多名同志被日本憲兵折磨致死,富德淳仍寧死不招,而且多次在嚴刑拷問時痛斥日寇的侵略行為。直至“八一五”日本投降,富德淳才被放出。

  富德淳回國后先后在國民政府農業(yè)部、經濟部等機構任職。后來去臺灣在農業(yè)廳任職。 

  這樣的人來盤山實地采訪、考察后撰寫的文章,當時無疑是很有說服力退海平原荒地多 

盤錦是退海之地,開發(fā)建治較晚,清政府于1906年才在這里建治設盤山廳,1913年(民國二年)撤廳建縣。所以富德淳在文中稱,打開一冊中國的地圖,順著東經122度5分,北緯40度5分,在這兩跟線的交叉點,無名的地方,卻是一個具有未來中國新農業(yè)的示范作用的農墾區(qū)域。它的名稱就叫做“盤山農場”,距離遼寧省盤山縣的縣城24公里,東臨遼河,北受雙臺子河及新開河的包圍,西南以鹽田地帶為界,和華北咽喉的渤海灣相接(即盤山南,大洼到遼濱的范圍,1937年后為盤山縣所轄)。早先這里還有一條溝營線,是平沈線(北京至沈陽的鐵道)的支線,由溝幫子通營口,南達海口,北接東北、華北兩大陸,卻是太平洋戰(zhàn)爭后,日寇怕盟軍從營口登陸,自行把營口到大洼的一段鐵軌拆去,所以現在從大洼向北邊有鐵路可通,往南就只有靠汽車和馬車了。 

  就氣候來說,這里是屬於高溫地帶,每年氣溫在4月至10月間平均為攝氏16度,無霜期間140日至200日,每年降水量500至900毫米。就地質來說,地盤標高5米到2米,除了西南的一部以外,都缺乏自然水路,更因為沒有良好的排水路,稍有雨降,即要化為濕地。西南方因為臨海的緣故,也因此只要起了大潮,海水進來,便得聽受它的侵蝕。 

  整個地區(qū),除了二道橋子和相近遼河河岸的一部分土地比較肥沃以外,大部土壤,均是鹽基性的土壤,地下水也多含鹽分。這種土地,連抗堿性的高粱都長不高的地方,照中國人的看法,哪兒是農田,簡直是荒地! 

  發(fā)表在《國防月刊》1948年第2期的《盤山墾區(qū)之昔》一文也稱,盤山之土地,研究所得,幾全部屬于鹽基性之土壤,僅二道橋子及遼河河岸一部之土地,較肥沃,其他盡為瘠田。因之,人煙稀少,地多荒蕪,形成不毛之地。 

  富德淳還稱,東北淪陷以后,這一塊不為注意的地區(qū),卻受到日本人的垂青。他們經由農墾機構,運來了技術人員和機械設備,充分的利用我們東北同胞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從事墾殖,終于建立了面積94.8萬畝(內水田26.98萬畝,旱田14.72 萬畝,荒地53.17萬畝)將近100萬畝的大農業(yè)墾區(qū),不可說不是人定勝天的好例證。 

  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訪問營口安全農村位于榮興的營口安全農村總部

  不過,在日本人之前這里就有人進行水田開發(fā)了。1894年(光緒20年),因爆發(fā)中日甲午戰(zhàn)爭和朝鮮東學黨農民起義,迫使朝鮮國內大批農民逃難到這里,后在一些待墾的無主低洼地塊開荒種稻;1920(民國9年),朝鮮北部發(fā)生自然災害,一些朝鮮難民來到這里,一般也都以種植水稻為生;1922年(民國11年),今大洼縣平安人魯繼陽,雇用朝鮮人在當地利用大遼河水潮漲汐落自流灌溉來種植水稻……他們在這片鹽堿荒原上不斷地改良土壤,試種水稻,傾注了大量心血。 

  1928年(民國17年),張學良將軍為振興東北,發(fā)展農墾業(yè),與奉軍駐營口海防部隊負責人鮑英麟、東北海軍副司令沈鴻烈聯合創(chuàng)辦“營田股份有限公司”。他們以“開發(fā)荒淤,改良土質,提倡實業(yè)”為宗旨,雇用朝鮮農工,對今榮興附近的退海荒原進行開墾。開發(fā)種植水稻7.66萬畝,引遼河水灌溉,而且翻地用拖拉機,抽水用柴油機。使這里成為當時國內最大面積、生產技術最先進的水稻灌區(qū)。 

  但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日寇強占了東北軍的所有設施,沒收“營田公司”的全部土地。為加強對東北的殖民統(tǒng)治和經濟掠奪,日寇還強占水源地,以低廉價格強購民眾土地,并以不遷受罰相恐嚇、要挾。在原地住的中國老百姓只好攜妻帶子背井離鄉(xiāng)。接著日寇就陸續(xù)從日本、朝鮮組成多個開拓團向這里移民(圖二)。日寇在境內建立開拓團21個,先后移民25243人,其中朝鮮人19263人,日本人5980人。其中僅在榮興及周邊地區(qū)建立的“營口安全農村”,就有朝鮮移民1866戶,10774人,強占耕地總面積6.2萬畝(實耕地面積是5.5萬畝)。 

  此后,日寇就在此大力發(fā)展水田(圖三)。生產出的大米作為日本關東軍軍糧和日本國內口糧,部分糧食也供應給日本和朝鮮移民。

  日本到營口安全農村等地調查的情報人員

  在水田生產上,富德淳敘述得很詳細:

  在這一片荒地上從事農墾,非加以土壤的改良,不足以變成產米的富饒之區(qū)。日本人在這一點上充分的運用了科學。盤山農場的給水系統(tǒng),除了灌溉以外,主要的是洗堿作用,至多5天必須換新水一次,不然地下的鹽水上升,即要為害於作物。很顯明的,這個地方所以為荒地,是由於水;要變成沃土,就得水。水,水,水利工程,正是盤山農場的血管系統(tǒng)啊。 

  這個農場,現在分做榮興、南滿、新義、平安、天一、田莊臺、二道橋子、大洼、任家、新立10個地區(qū),而以大洼為中心。它的水利工程設備,主要的是給水和排水設備。但在給水和排水設備中最要的是電源和水源。 

  水源的意義我們是懂的。電做什么呢?水位比陸地低,不用動力,水便汲不上來。盤山農場的水,除了新立是旱田,二道橋子的水取自雙臺子河外,其余各地區(qū)都來自遼河。每個水田地區(qū)都有1個吸水廠(即抽水站),吸水廠將河水吸入用水大干線,經分水門而干線,由干線而支線,從此流入水田。再每5天一次,將用水由排水中排水閘門而排入遼河或渤海。田莊臺吸水廠(圖四),是其中設備最完善容量最大的一個,它的灌水量可達每秒25噸,灌溉面積9萬余畝。這樣的電動吸水廠(圖五)共有9處。

  盤山農場吸水唧筒用電動機,全部馬力有6380匹。電的來源,日本人是這樣計劃的,第一是小豐滿,第二是阜新,第三撫順,萬一都成問題的話,還可以用柴油機來代替。 

  農場的用水路,總長是4.7萬米,橋梁369座,制水門9處(圖六),二面分水門3處,三面分水門3處(圖七),以及防水堤,閘門,暗渠,導水門等各種的土木工程構筑。此外每區(qū)還有學校、醫(yī)院、合作社、俱樂部等設施。如果好好經營,不是和臺灣的“嘉南大圳”同是我國雛形的TVA嗎? 

這里所說的“嘉南大圳”位于臺灣,原稱官佃溪埤圳,為日治時期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,由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,工程包括當時東南亞第一大的烏山頭水庫。大正九年(1920年)9月興工,至昭和5年(1930年)4月完工,花費5.414萬日元。灌溉區(qū)域涵蓋云林、嘉義、臺南三縣,是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利系統(tǒng)。完工后,嘉南平原由原本的5000公頃水田,增加為15萬公頃。

  《國防月刊》的文章也介紹說,待日人(日本人)劃此地為“開拓地”后,銳意經營,首先使含堿性之土地,變?yōu)椴缓瑝A性之良田,這是一個艱巨的工程。最初日人來盤山者甚少,后經宣傳之力,及國家大量之投資,首批為男子,繼之為女子,并令男女結婚。而他們的一鍋一碗,都由國家供給,確實日人在這方面是下了最大的決心的。  

  光復后,國民黨爭搶勝利果實,對這處“中國最大的農場”視為肥肉,這一點原籍遼寧鐵嶺的國民黨政界人士齊世英(圖八)深有感觸。

  據1990年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、發(fā)行的《齊世英先生訪問記錄》介紹: 

  當時國民黨東北當局的張公權(東北行轅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)曾勸他,說在營口附近盤山縣有個大農場,地靠遼河,又瀕臨海洋,日本人想在這里種米,買了200萬畝的土地,計劃開一個90萬畝的農場,10年之間,日本拿出了8000萬日元,經營20萬畝稻田成功,其余地方都還荒涼,他們引導遼河的河水灌溉,渠道皆如河流一樣,非常方便,甚至還有醫(yī)院等各種設施,這個地方現在沒有人經營,就由您來招呼好了。 

  齊世英到盤山一看,認為果然是一個偉大的事業(yè),回來便計劃成立盤山合作農場,由東北行轅、遼寧省政府,農林部、中國農民銀行四個機構合營,以他為理事長,用2億東北流通券(與法幣為一對十之比)為資金,每個機構各拿5000萬。計劃擬訂后,他電詢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陳果夫是否愿意入股,果夫回電同意加入,并告訴沈陽農民銀行,很快便支付5000萬股金。遼寧省主席徐箴因財政困難,先后支付2000萬,東北行轅沒拿錢,農林部也根本不肯參加。

  雖然如此,1946年9月22日,“盤山合作農場”還是在沈陽東北行轅經委會政會館宣告成立,齊世英任農場理事會長,1946年10月1日正式辦公。場部設在盤山縣大洼村(今大洼縣城)。 

  但因國民政府組織松馳渙散,在接管上并沒有那么順利。對此,疾惡如仇的富德淳不怕得罪那些滿腦肥腸的國民政府官員,在文中進行了有力的批評,文中稱盤山農場最先是1946年2月由遼寧省政府接收的,因為經費無著,工作是停頓的;同年4月,農林部來接收,改組為國立農場,當時因為春耕在即,為免除荒蕪起見,便先行起耕、吸水、播種等工作,但因小豐滿受到破壞,只好利用柴油機吸水灌溉,完成1000公頃左右的復耕面積,到秋收時得到流通券600萬元的盈余。到了10月由行轅,農行,農林部,遼省府四單位擴大經營,出資組成盤山合作農場,擬定計劃,正當進行修復水利工程的時候,到1947年2月又奉令移交國防部東北屯墾局接辦。短短的一年間換了四回主管,終可以想見我們的政府對于這個機構怎樣缺乏認識,怎樣沒有統(tǒng)盤籌劃,怎樣招致損失啊。      

  國民政府國防部東北屯墾局接收盤山合作農場,目的是將這里打造成軍事、政治、經濟、科技、農業(yè)、生活的綜合體,安置國民黨復員軍官,維持后方穩(wěn)定,成為全國的一個試驗場,以粉飾太平。因此在1947年2月,正式成立“國防部屯墾盤山農場”(圖九)。國民黨軍隊少將狄震任場長,場部仍設在大洼。計劃接收安置復員軍官4000人,每人授田熟地100畝,并給安家費。其后就一面組織修復道路、水路,一面建設合作社、學校、浴室、運動場等公共設施。

  據《國防月刊》的文章介紹,最初實際發(fā)給屯墾軍官的田是每人40畝,以作試耕,并可雇用助手。軍官的生活,在第一年照軍人待遇,給全薪。第二年半薪。第三年以后即停止發(fā)薪,以自食其力維持生活。據場長狄震稱,屯墾軍官在盤山成績至為良好,軍民之間尤為融洽,從未發(fā)生任何糾紛。 

  1947年3月至9月,國民黨復員軍官分四批來到屯墾農場,共2000余人。 

  可隨著中國共產黨“打倒蔣介石,解放全中國”口號的提出,已成雄師勁旅的人民解放軍,對國民黨軍隊已成雷霆萬鈞的打擊之勢。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政府茍延殘喘,再也無心顧及“盤山農場”了。在盤山縣的國民黨官兵將盤山至溝幫子、盤山至營口的長途電話線路和原警備電話線路全部拆毀后逃跑。1947年冬,盤山農場的復員軍官將收獲的水稻大部分外運后,也紛紛跑到沈陽、錦州、營口或回關里。

  1948年1月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行政管理委員會接管了國民黨東北屯墾局,并派人到田莊臺籌建新的“盤山農場”。1948年2月,盤山縣解放。至此,國民黨“曇花一現”的屯墾美夢終于破滅,農場又回到人民手中。

 盤錦遼河三角洲米業(yè)有限公司

遼河三角洲

服務熱線:
0427-8876622

遼河三角洲

郵箱:
584732165@qq.com

遼河三角洲

公司地址:
盤錦市大洼縣清水糧庫

遼河三角洲

傳真:
0427-8876622


頁面版權歸盤錦遼河三角洲米業(yè)有限公司所有   SEO 標簽

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  錦州